2022 年7月以来,在前期援青团队帮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我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组团式”援青工作团队成员、青海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充分发挥上海先进管理理念,在医院运营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技术引进、人才队伍培养、打造“高原中医”品牌及河湟院区建设等方面深耕发力,推动医院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图为作者和上海医疗援青团队成员与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教育援青团队成员开展“职业体验与生涯教育”体验活动。李欣/ 摄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运行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每月开展经济运营分析工作,财务、医务和医保三部门联动,实现业财融合,为临床科室运营管理提供意见建议。规范医保基金和内部价格行为管理。严格落实医保政策要求,落实177 种按病种付费要求及日间手术方式,全面执行DRG 付费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医院自主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机制;借鉴RBRVS 绩效管理方法,逐年完善工作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和考核细则,以绩效积点制对工作量进行考核。
(二)强化中医内涵,塑造品牌特色。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积极申报各级重点专科,并从优势病种、诊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方面加强现有重点专科的内涵建设;积极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优化优势病种,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并促进成果转化,研发院内专科制剂应用于临床,开设专病门诊,专科实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管理激励手段,对全院临床科室非药物疗法诊疗项目应用开展专项培训督导,并将中医特色指标纳入绩效考核;通过扩大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和场地规模,大力开展膏方节及冬病夏治治未病工作。深化专科联盟建设工作。新获批中医护理省级专科联盟,选派专家团队定期赴基层医院开展对口帮扶。
(三)夯实基础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通过各科交叉互评、医务部门抽查督导等形式强化病历质量管理;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科,专门负责医疗质控、DRG和病案管理工作;开设节假日周末门诊、夜间门诊及便民门诊;加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立普外科神经外科组。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实施三级护理质控体系,持续开展每月督导检查和“改善护理服务,做有温度护理”质量专项考核;积极开展护理会诊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专科培训;举办第四届全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加强药事和耗材管理。每月对门急诊西、中药处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病历进行监测、点评分析、通报;开展高值耗材的点评工作,通过点名通报、限期整改等方式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激活发展动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科研工作。修订了《青海省中医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青海省科研三级指标考核内容及细则》;创新启动GCP 备案工作,完成备案系统填报、机构SOP 和伦理SOP;启动GCP 备案工作,完成备案系统填报、机构SOP 和伦理SOP。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引育并举,强化内部人才培养,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通过省外校园引才和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引进博士研究生1 人、硕士研究生19人;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援青、中组部博士团、京青专家等项目平台资源,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家15人,外派学习进修32人;推出了“青医”“青苗”“青师”三个院内人才培养项目,共计30名医疗、教学、科研骨干入选,不断提升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水平。
(五)发挥优势特长,倾力倾智帮扶。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派出外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神经内科、医政及后勤管理等方面专家,依托大学平台资源,结合青海高原特点,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针灸推拿新技术及专病门诊,并积极组织科室医师教学讲座,讨论病历并学习前沿文献,协助科室申报多项院内外科研课题;拓展治未病新业务,在上海援青医疗团队的带领下,医院学习借鉴“海派膏方”理念和方法,结合高原气候特点和疾病谱,每年组织上海专家为医院开展膏方规范培训,已连续开展5 届“河湟膏方节”活动,获得青海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2024年度共开具膏方1900余料,创历史新高。
(六)赓续援青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整合省内援青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签订医疗帮扶合作协议,开设了青藏高原地区首个中藏西医结合门诊,引进青海省名中医、我院风湿科李琴主任医师开设工作室;率领医院专家团队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讲座及健康体检活动;联合举办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科创中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一带一路青海健康行”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和基层义诊。青海省药用植物科研科普基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科普站落地,集中医药教育、科普与观赏于一体;援青亮点工作获“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青海日报、青海新闻联播、西海都市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
二、取得的成效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强化医院运营管理,医院各项业务、效益及效率指标逐步提升并优化。2024年,医院门诊、出院患者人数及医疗收入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医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439项,并申报中药配方颗粒剂及院内202种自制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落实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制度,已顺利完成三年共计55名医务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及干部职工的认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医院绩效水平逐年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强化中医特色优势及内涵建设。2022年以来,新增省级重点建设专科3个;7个科室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序列;1个科室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开设31个中医专病门诊;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力度。新获批齐洪军省级名医工作室;完成了《邓尔禄临症经验荟萃》《肝病中医外治及临床应用》2册学术经验专著的出版及王常绮、邓尔禄、郑秋惠、祁培宏4 位名医宣传片的拍摄。
(三)科研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立项各类科研课题22项、获批“三新”项目18项、开展院内科研课题21项,立项2项国家级课题项目,开创医院高等级课题研究先河;获批各类人才项目12 人;加强省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外派进修学习骨干人才61人,开阔思路见识,提升专业技能。
(四)全力倾注深化医疗帮扶成效。开展腰椎滑脱通道下及全内镜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单通道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等多台骨科手术;出版学术专著《郭焕章骨伤临证经验荟萃》等3部,申报省级科研项目4项;开设青海省首个中医失眠针灸专病门诊,累计受益1000余人;牵头组织上海、青海17位专业人士编译《内功推拿》汉英对照教材;邀请上海专家参加首届高原医学大会中医药与高原病分会;推动成立“詹红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青海省中医院工作站”。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援青工作队成员,青海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