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刚刚闭幕的全省两会是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亮出了2024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规划2025年发展“路线图”。两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共识, 明确了任务, 坚定了信心。要把思想统一到两会精神上,践行干字当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高质量完成今年立法任务,谋划“十五五”奠定良好的基础。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作为立法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七次、八次全会和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省委部署要求,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参加生态文明高地条例专题座谈会。张 强/ 摄
一、总结成绩强信心,融入大局谋发展
近年来,在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把“议事”和“办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性法规133件,市州地方性法规67件,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24件,形成了具有青海特点的地方法治体系。一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立法实施性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思想紧跟、认识紧跟、行动紧跟。开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领域和重点流域立法工作,坚定不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治力量护佑青海绿水青山。二是紧扣省委部署要求,积极发挥立法补充性作用。聚焦我省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紧扣建设产业“四地”发展实际,分析立法需求,确定立法项目,发挥人大主导,突出青海优势,着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枸杞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为全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法治保障。制定物业管理、包虫病防治、安全生产、电梯安全、反家庭暴力等条例,通过“小切口”立法积极回应民生领域“大关切”。三是紧扣改革发展之需,积极发挥立法探索性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推动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有机融合,顺利完成省委确定的2项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三审出台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强化“国之大者”法治支撑,走在全国前列;修订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并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努力以法治护航改革发展、以改革赋能人大履职。
作者赴天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天津市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工作。刘 璐/ 摄
二、依法履职重实干,凝心聚力促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7个方面,全面擘画了宏伟蓝图,提出“五个更加注重”要求,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信心、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法工作要坚持政治引领,知重而担、知责而行,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牢记“国之大者”,在保障生态优先、完善生态法治体系上实干争先。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实践,围绕青海湖国家公园管理、土地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加强立法,坚定不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治力量护佑青海绿水青山。围绕中心工作,在保障高质量发展上实干争先。围绕全省档案事业规范化发展,研究制定档案条例。着眼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推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研究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焦“民之所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干争先。始终将关乎民生福祉的“必答题”列入立法计划,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建设现代化青海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紧盯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援助等领域开展立法工作,推动立法工作听民声遂民愿、更重务实管用精细,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完善汇聚团结奋进制度上实干争先。始终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中,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根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作者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樊 静/ 摄
三、坚定信心勇担当,守正创新促发展
2025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谋划之年。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发展路径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发展前景从未像今天这样广阔。做好未来一个时期的立法工作,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紧紧围绕省委工作大局开展立法工作,做到省委工作重心在哪里,立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地方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合理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注重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推动民生领域和社会治理创新,着力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持续提升备案审查能力,注重立改废工作。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紧扣中心大局和目标任务,坚持于法有据,先立后破,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筑牢改革根基,确保改革深化到哪一步, 立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坚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征求意见工作机制,依托互联网渠道,有序拓宽社会各方参与立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相关主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在生态环保、民生福祉、改革发展等领域的协同立法工作,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确保所立法规管用实用。
高举旗帜踏征程,干字当头谱新篇。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真挚情怀和实际行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努力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立法力量!
(作者系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